2015年5月6日 星期三

宜蘭傳統藝術中心

這個校外教學的地點可以整合「社會學習領域」、「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課程,讓學生DIY原住民圖騰手鍊,深刻體會台灣原住民文化,以及各種富有繽紛圖騰的涵義。參與園區歡樂踩街隊伍活動,欣賞民俗特技與古彩戲法,欣賞並瞭解傳統聚落建物形式與意義。進而擴展學生學習視野,增加其學習經驗。

行的安全

A.教師行前叮嚀與規定



1. 分組-集合時,組長負責點名。
2. 不能擅自離開隊伍。
3. 上廁所,要先和老師告知,結伴而行。
4. 遇到陌生人搭訕,需注意自身安全。
5. 若有自由的時間,要整組一起行動。在規定的時間活動,不能遲到。
6. 垃圾要丟垃圾桶,保持場地清潔。


B. 遊覽車播放逃生演練影片



實作DIY原住民圖騰手鍊

A.進到DIY的教室,發現教室的佈置,有許多的知識,配合可愛的圖片,讓學生知道原住民的類型及特性,吉祥物所代表的意義,及各圖騰所代表的意思


B.開始製作原住民圖騰手鍊,課程人員解說如何製作。(可以學習之處記錄:課程人員所解說的話語學生聽的比較沒有很精確,此班為四年級生,此班的導師很專業的用小朋友可以理解的話及步驟,再講一次,讓學生很容易就可以知道如何製作)


C.班級經營的好點子記錄:
1.(左圖)老師派出小老師(做的快又正確的),負責其他同學在作品繳交時,檢查作品。
2.(右圖)學生把桌上的材料,不小心用翻在地上,老師只是輕聲的說把地上的材料歸位,沒有用責罵的方式就讓學生知道小零件若用翻了,很麻煩,下次就會注意材料,不會再用翻)



欣賞歡樂踩街隊伍及古彩戲法:

故事的內容是:兩團藝陣團隊在少時就因誤會結成冤家。不料,年輕一輩的子女卻宛如現代羅密歐與茱麗葉一般彼此吸引,笑料百出的功夫世家與傳統文化的相互較勁,兩團將如何擺下陣仗,一較高下。整個表演,可以讓學生實際的體會到傳統的民俗技藝、古時說書的狀況及什麼是野台戲。


園區導覽

A.   廣孝堂(資料來源:導覽人員)
廣孝堂位園區的中心位置,面寬為9.68公尺,進深為11.61公尺,面積約為37.3坪,是一座典型傳統的古建築,室內依傳統格局擺設佈置家具器物,有八十餘年歷史,原係為宜蘭的鄭氏家廟。步口廊明間施六角磚地鋪(像蜂巢勤勞工作;龜殼代表長壽),次間為尺二磚斜鋪面(方方正正、堂堂正正做人;田園綿延不絕),菱形:人丁興旺、出入平安,又叫人丁磚。柱上可見安全的倒掛蝙蝠銜對聯,形式莊嚴典雅。


B.     黃舉人宅(資料來源:導覽人員)
 為一座三合院的傳統民宅,面寬為26.25公尺,進深為24.17公尺,總面積約為193坪。原係宜蘭鄉賢黃纘緒舉人之宅第,已有一百三十餘年歷史。由於他的努力成果,帶給宜蘭孕育第一位進士--楊士芳及20多位舉人。
門樓前所提的「長挹南薰」,白話文意為:「長長久久享受著南風的薰拂,吹南風消暑氣」,宜蘭氣候潮溼,受南風的吹拂,喻影響蘭陽的讀書風氣。並道出坐向為「坐北朝南」,即為其座向是非常典型的台灣傳統的三合院,有竹圍包圍住,「開門見水,如同見財」,呈現「前有照,後有靠,左右有抱」的極佳風水寫照。
外牆開木櫺窗,有七條木櫺構成,一般木櫺都是單(),「奇」的諧音是「吉」,能帶來吉祥、吉利;另依建築風水稱單數代表陽、雙數代表陰,陽間人住的陽宅,窗櫺當然是要單數的。


門的旁邊有狗洞,上方的洞可以看來者是誰,
進到裡面門楣上懸掛「文魁匾。

「魁」鬼字當頭不吉祥,故意去掉一點。「文魁」為鄉試第七名以後稱之,由於黃舉人於道光22年考第83名。第一名為解元,第二名亞元,第三、四、五名經魁,第六名亞魁。恩科:皇上有喜慶,不是正式考試而是加考(恩科乃增額)


網路上還有4種說法,值得參考:
1. 魁是第一魁星點斗獨佔鰲頭據說門樓主人傅訓對皇帝的恩賜受寵若驚皇帝是至高無上的作為臣子怎能為第一呢所以請求題書少一撇表示自己不與皇帝爭第一以示忠誠絕無二心.
2. 古有滿招損樂極悲生之戒門樓主人傅訓為人謙虛謹慎深知仕途事事難測做人要內斂不能輕易出 "", 所以請求題書少一撇表示不張揚及謙遜之意.
3. 在傳統的道家學說的方術論畫符中有此一說道士畫符逢鬼字都要少田字上的一撇以示鎮邪而且田有四方堂堂正正據說主人請求題書少一撇既為避邪鎮妖又為告誡後人要堂堂正正做人.
4. 在古字帖及碑帖中魁字頭上有少了一撇之字題字的提督只是按平時寫字的習慣題的.



排樓立面中立板門,兩側設窗板,窗上雕刻有「夔龍團爐」,是由八隻夔龍組成的鏤空圖案,,窗頂雕飾有琴棋書畫,壽樑下有鳳形托木。





C.     文昌祠(資料來源:導覽人員)
  
在廟的二邊...有龍、虎的壁畫或雕刻,稱之為「龍虎堵」,一般而言龍的頭朝內,虎的頭朝外,是一般信眾的出入口..左青龍,右白虎,由龍門入,虎門出,進龍送虎,也就是「迎入吉利,送出災厄」之意....所以往龍代表財運,虎代表平安..


前人所留下的足跡,其實有很多故事及傳統是有很好的寓意,也真的很需要教育單位好好的傳承,學生學習課程除了課本的知識外,真的應該去外面走一走,讓體驗的課程和先備知識加以整合,進而內化,這次跟著小學生一起去校外教學,除了學到導師班級經營的許多小技巧,也知道很多宜蘭在地的特色,真的讓我學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實際體驗到傳統的在地生活化精神,而很多前人所留下來的作品,也讓我無形中從藝術創作聆賞中培養一些生活美感,心裡的滿足感,真的不是三言二句可以形容的。因此這次的參訪,讓我知道好的校外教學,除了可以讓學生成長,對教師來說也是很棒的體驗,教師可以經由活動單位的專業人員身上學到很多日後教學的許多元素,讓自己的教學有更廣的視野。
但是還是有些是可以再加強的,如:
1.導覽人員在導覽時,若可以針對學生的年齡層來進行導覽,相信會讓學生吸收的更多,很多故事不應該省略。
2.這樣好的活動,事後可以輔以學習單或活動,讓學生將許多有意義的教學,再加以整合。
3.園區導覽若可以分段進行,不要一次集中在一起,也許會更有效益,但因為活動單位有人員配置的問題,所以下次再進行這樣的活動應和對方取得連繫,保持其建構知識的循序漸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